类人智能系统的十四个关注点

5C39EE93-6D18-4C0B-A8EB-F7981CE7F7FE

作为近期思考的简单总结,列出如下十四个关注点,一个出色的智能系统需要对这些方面都有清晰明了的认识或解决方案,还有许多其他方面的因素可能没有考虑进来,这也说明了类人智能系统的复杂性是巨大的。

一、分离性。视觉原理表明从眼球进入的神经信息就已经不是整齐划一的,比如计算机中的图像用坐标和RGB值,不同的神经节细胞传递不同类型的信息进入膝状体,膝状体有大细胞层、小细胞层、尘细胞层,各种细胞又分别向上传递不同的信息类型;除了视觉系统以外,所有的系统,都遵循分离性原则,事物的每个侧面特征都是分离表述的,比如声音的音高、音量、音色;运动的快慢、轨迹等等。
二、内部一致性。视觉传递的信息,还是听觉信息,在内部都变成了随时间变化的脉冲信号,即可以看成时间为横轴的离散点,时间一致性散落在所有神经元中。
三、连续性。颜色、边线、角度、空域频率等等信息又集中在相同的视野内,至少直到视觉高层,这种原则都是得到保持的
四、去时间性。以视觉为例,眼球的快速运动使得不同位置的信息源源不断地流入大脑,在大脑中不同位置的信息不是在同一时刻到达,而是连续不断地到达,所以传统的机器学习的静态处理手段显然不符合大脑的处理原则。通过短时记忆,跨时间的综合特征分析才是王道。
五、分布性。智能目标物的表达往往都不是由一个神经元的信号来代表,而是一个分布式表达Distributed Representation,分布性的另一个好处是全息性和容错性。
六、追求恒定特征。比如firing rate不是稳定的,甚至对于相同刺激从来没有相同过。所以信息提取不只是信息压缩的问题,而是寻找稳定特征的过程,稳定的特征不是信息压缩。
七、结构化与有机性。小脑、视觉系统、听觉系统,仔细分析,都有极其不同的构造方式,如何区分这里面的共性和个性,是重要分界办法。不同的组件只有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才能发挥出强大的功能。
八、工作空间与注意力。是智能系统的处理核心,是内部图灵机。在注意力和工作空间的帮助下,智能得以展开手脚发挥出智能的力量。
九、目标性。这引出了目标寻找理论,人脑善于寻找可以作为整体的目标物,目标物越有特点,越容易记住,目标物与其它物体越容易区分越容易形成整体意识。无论空间物,时间物,时空物,逻辑物,抽象物,人脑都会对目标物行程整体认知并编组. 但目标意识的边界在哪里?在臆想中,首先目标意识没有强迫症,不会强迫自己去分每一个边界,在大体目标物明确的情况下,边界反而不会被特意注意,如果有缺失,也会补全。
十、元思维、自描述。人类大脑具备元能力,即可以对思维本身进行思维审视。大脑真的有root问题么?
十一、选择性。主要表现在选择性记忆,兴趣从宏观上决定了记忆的欲望,理解在微观上决定了记忆的难度。无法理解的机械记忆会相对困难,但可以使用组合技术进行大篇幅记忆,是一个反复刺激的长期过程。具备主动性和理解的记忆很容易被记忆下来,因为她们需要的记忆空间启示很小,因为理解所以可以借用大量已经形成的分组。另外大脑的容量十分有限如果什么东西都存会造成大量的浪费,选择性记忆可以只将最有意义的信息存储下来。
十二、矛盾解决驱动。矛盾是什么?就是人脑所认为的一个存在,那另一个必然不存在。因为只有这个逻辑成立,整个脑机制才能运作起来,因为存在性是属性归属认知的特征。比如你发现一个物体具备红色,那么具备红色属性这个事实就被认为是存在的,那么大脑就不会陷入混沌,又认为物体不具备红色属性,属性认定是自然的物理过程,不需要任何形式上的推理,是客观世界的基础,矛盾产生于存在性认定,当物体的某个属性指向红色时,就不会指向其他任何地方,在实现上,就是赋值,赋值决定了属性的值,值的存在性就不可被其他值所取代,不会进入混沌状态,也不会进入量子态。从这个角度看,基于量子理论分析智能是不正确的。
十三、自证性。如果我们的矛盾逻辑是对的,而我们的思维又是基于矛盾的,就出现了自证问题。整个体系的基础又在哪里?一个合理的解释就是逻辑是不存在的,他是经验的产物。物理世界的现实给了人类众多逻辑暗示形成了脑中的逻辑思维,并以此运行抽象思维推理。
十四、动机驱动。比如一个小朋友为了拿到一个东西,会让我先起来,穿上鞋,抱抱,再过去拿,一系列步骤。在动机的驱使下采用了因果倒推的逻辑推理,形成了明确的分步动机点。动机是与时序性密切相关的议题。当我们要做什么的时候,就会反向推理,决定先做什么?比如我要画个箭头,就会决定拿起笔,按照预想的箭头样子,把他画出来。它与想象、计划密不可分。